
“抢”出来的“5.4%”
今年1-2月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9%,比上年全年加快了0.1个百分点,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稳步增长;3月,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为50.5%,连续两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……在一系列表现亮眼的经济指标带动下,市场此前曾普遍预计一季度经济能实现良好开局。结果不出所料,但5.4%的同比增速还是明显超出了预期。具体推动因素有哪些?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、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谈到了多方面原因,包括生产供给增势良好、国内需求边际改善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等。他提到,一季度,我国工业生产增长加快,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,消费增速回升,投资增长也稳中有升,“供需两端情况都有改善,有效推动了经济的回升向好”。同时,今年以来,DeepSeek、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等创新成果不断取得突破,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,也增强了我国从“跟跑”向“领跑”转变的底气。
“但最主要的,还是去年‘9·26’一揽子增量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。”王一鸣认为,如果没有上述政策的支撑,今年一季度很难有如此强劲的增势。他特别提到了“两新”(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)“两重”(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)政策的增量扩围。
以“两新”政策为例,今年,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由2024年的150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;家电以旧换新产品由8类扩展至12类;手机、平板、智能手表(手环)3类数码产品被纳入购新补贴……不断优化的政策正持续提升着消费者的换新意愿。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